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
|
【华严密
】
中国佛教宗派。因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史略 相传学统传承为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该宗推戴杜顺为初祖,而实际创始人为法藏。杜顺原名法顺。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西北)人,尝从因圣寺僧道珍学习禅法,后住终南山宣扬《华严经》。相传他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各1卷,为此宗在观行方面的无尽缘起说和判教方面的五阶次第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智俨,天水(今属甘肃)人。师事杜顺。受具足戒后,到处参学,对地论学派慧光经疏中的“别教一乘”说和“无尽缘起”说及《十地经论》中的六相义,别有心得。著有《华严经搜玄记》10卷,《华严一乘十玄门》1卷,《华严五十要问答》2卷,《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4卷等。法藏依智俨学《华严经》,深通玄旨。28岁以后,开始广事讲说,参加实叉难陀、义净、菩提流支翻译《华严经》、《大乘入楞伽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宝积经》等,并有著述100余卷,详尽发挥智俨的教规新说,正式创立华严宗。
法藏有弟子多人,以慧苑为上首。但慧苑因作《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15卷,与法藏学说相左,被列为异说。唐大历中,法铣(居说为慧苑弟子)著《刊定记纂释》21卷,其弟子澄观著《华严大疏》及《随疏演义钞》,皆力斥慧苑之作,以恢复法藏宗旨。但澄观仍杂有不少禅宗、天台宗的见解。其上首弟子宗密主张融合华严与禅宗,提倡教禅一致。在会昌禁佛中,此宗同受打击。宋初,长水子璿以弘传宗密之学业主;至其弟子净源时,华严宗始得中兴。净源弟子义天本高丽王子,北宋元祐初年,携带该宗久已散佚的疏钞多种来华,使其得以复传中土。三年后,携佛典及儒书1000卷回国,华严宗遂传入高丽。其后道亭、观复、师会、希迪各作《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的注解,世称宋代华严四大家,继有义和、鲜演、戒环、祖觉等相继弘传。元代敷演《华严经》的有盘谷、文才、了姓、宝严、春谷、大同、宝觉、善学、普瑞。明代有圆镜、祖住、明得、方泽、洪恩等人,明末祩宏、德清、智旭,也都研习过法藏、澄观的思想。明末清初有明源及共弟子续法,均以振兴华严宗为已任。清初弘传华严者,北方有大义、来舟、通理,南方有巢松、一雨、蕴璞、昧智、心光、佛闲、读彻及居士彭绍升(尺木)等人。清末杨文会以及月霞也均以弘阐华严著称。
理论 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认为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四法界 ①事法界。指宇宙万有事法,彼此一一差别,各有分齐;②理法界。指诸法平等的理性,即真如;③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有差别的事法与平等的理性,互相溶融无碍;④事事无碍法界。指一切各有差别的事法,由于理性同一,故能一一称性融通,一多相即而重重无尽。
六相 ①总相。指一种缘起中,具足各种成分,类似所谓事物的全体;②别相。指各种成分有其差别,即事物的部分;③同相。指各部分互相依持,同成一总体,即事物的同一性;④异相。指各个部分虽互缘而生,仍各别有异即事物的差别性;⑤成相。指由此各缘起法得成,即事物的生成;⑥坏相。指各部分仍住自法不移动,即事物的破坏。此六相都两两相顺相成,同时具足,互融无碍。
十玄门 ①同时具足相应门。指一微尘中同时具足一切诸法,互相依存,成一缘起;②因陀罗网境界门。指各个法中有无量法,彼此之间互相映现,重叠无尽;③秘密隐显俱成门。指说一法即一切法,或隐或显,俱时成就;④微细相容安立门。指一切法门均于一念中具足,即极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⑤十世隔法异成门。指一切法门遍布于“十世”之中,前后久暂,不相隔历;⑥诸藏纯杂具德门。指六度万行,或纯或杂,法法交彻,功德互相具足;⑦一多相容不同门。指每一法中具有一切法,容摄无碍;⑧诸法相即自在门,指诸法融通,相即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⑨唯心回转善成门。指法界无碍功德,都由一如来藏为自性清净心回转,具足成就;⑩托事显法生解门。指所有尘法,事事无碍,随一事理,能显法相实相。该宗认为,上述事事无碍教义,皆如来称姓之谈,即依本具有圆满性德而起赴感应机之用,谓之性起说。又以理性为众生本具,是因位中本有的性德,亦有称性而现之义。
判教 对释迦一代的教法,判为“五教十宗”。
五教 ①小乘教。为声闻乘人所说的教法,指说四谛、十二因缘的“阿含经”和《四分律》、《发智论》等;②大乘始教。为开始由小乘转入大乘者所说教法,指大乘空宗的《般若经》、《中论》等以及有宗的《解深密经》、《唯识论》等;③终教。为大乘终极的教门,指说真如缘起、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楞伽经》和《大乘起信论》等;④顿教。是顿修顿悟的教门,指不依言辞、不设位次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⑤圆教。为圆融无碍的教门,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华严经》。
十宗 ①我法俱有宗。主张人我、法我俱为实有,指已入佛法的“人天乘”和声闻乘中犊子部、法上部等所立宗义;②法有我无宗。主张五蕴诸法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但“人我”非有,指声闻乘中说一切有部等所立宗义;③法无去来宗。主张诸法现在有实体,过去与示来无实体,指声闻乘中大众部等所产宗义;④现通假实宗。主张诸法过去、未来没有实体,现在只五蕴有实体,十二处、十八界则不真实,指声闻乘中说假部及《成实论》、经部所立宗义;⑤俗妄真实宗。认为出世法真实,一切世俗法均不真实,指声闻乘中说出世部等所名宗义;⑥诸法但名宗。主张一切法只有“假名”而无实体,指声闻乘中一说部等所立宗义;⑦一切皆空宗。主张一切法皆虚幻不实,指般若经等,相当于大乘始教中的空始教;⑧真德不空宗。主张一切法都是真如(如来藏)显现,含有“实德”,故“真体不空”,指《楞伽经》等,相当于大乘终教;⑨相想俱绝宗。认为“真理”是“绝言所显,离言之理”,只有顿悟认识,指《维摩经》等,相当于大乘顿教;⑩圆明俱德宗。认为一切法本来功德圆满,彼此圆融无碍。指《华严经》,相当于一乘圆教。
观法 该宗观法以法界观为主。此观有三重:①真空观。依理法界而立,观察一切诸法的本性即空;②理事无碍观。依理事无碍法界而立,观察诸事法与真如理,互相交融;③周遍含容观。依事事无碍法界而立,观察以同一真如理为本性的一一事,遍摄无碍。修行阶位有两门:①次第行布,依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次等,由浅至深,阶位分明;②圆融相摄,指得到一位,就能前后诸位相即相入、因果不二,始终无碍。(田光烈)
[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