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法界 】

 (术语)梵名达磨驮都Dharmadh&amacron;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于俗谛释十法界之时即此义也。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业果。’止观五曰:‘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滥,故言十法界。’同辅行曰:‘言法界者,法即诸法,界谓界分,相不同故。’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行事钞上之一曰:‘法界尘沙。’[囗@又]界者,边际之义,法者极法之边际之言,言广大深远无过于此之语。如言法界万灵,周遍法界等也。止观三曰:‘出法界外何处更别有法?’同五曰:‘当知法界外,更无复有法而为次第也。’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穷事边际云法界。’往生要集上曰:‘周遍法界,拔苦众生。’又曰:‘佛光明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约理而言,法相华严之释意,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法界者,界即境界。即是因义,圣人四念处等,皆取此性作境故。’探玄记十八曰:‘界有三义:一是因义,依生圣道故。摄论云:法界者一切净法因故。又中边论云:圣法因为义故,是故说法界。二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并亦然故也。三是分齐义,谓诸缘起相不杂故。’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大乘止观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性恶融通曰法界。’止观五曰:‘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是四种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又支配于因果之理之法相范围名为法界。佛为超脱此范围者,故佛独屹立于法界之外。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着,若因若果,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又十八界之一。意识所缘之境云法界,即六尘中之法尘也。此中总该有为无为之一切法以悉为意识之所缘也。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