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十乘观 】

 (名数)乘者,车乘也,三谛之妙观,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观法十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为十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于无心,阴者新译蕴也,然则介尔阴妄者,识蕴中极弱之妄念也,与无记心相当),观为即空即假即中之不思议境也。盖佛陀与众生与草与木皆为三谛不思议之妙境,而佛陀高,诸法广,于我最近且简者,无过于阴妄之念。故特取之为所观之境也。此荆溪譬之以烧灸得穴。就此可知有两重之能所观者能观之智也,不思议境者,所观之境也,此观智与妙境,相望而立一重之能所,而此二者望于阴妄之心,则皆为能观,故对所观之妄心,又有一重之能所,是以妄心观为不思议境也。指要钞譬之于槌与淳朴及砧三种。言槌与砧相望,则为一重之能所,此二者,望于淳朴,则更为一重之能所云。要之以能观之智慧之槌与所观之三谛之砧鍜妄心之淳朴。使为一念三千之妙体。是谓之观不思议境。示之则如图。即上根之人,以此一乘直到宝所也。二、真正发菩提心,此言中根之人,修第一乘,未得真证时发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真正菩提心,助成观法也。三、善巧安心,此言于第二乘尚不得真证时,更修静明之止观。善巧安住一心也。四、破法遍,此言于第三乘尚不得真证时,以一心三观之智慧遍破三惑之情执也,是因真证未发,有三惑之情执碍之故也。五、识塞通,此言于第四乘尚未入法性时。能识别何行相通入法性何相法性蔽塞,而存通破塞也。六、道品调适,此言一一调试三十七科之道品而以其中适于吾机边者入道也。此以于第五乘尚未达真性,先存之法门尚有我与不相应者故也,中根之人。至此第六乘,必发真证。七、对治助开,此言修藏教之五停心或六度等行对治事惑(修惑),以助开正道之理观也。此为最下根之人。在第六乘观行尚未进,以有迷事之粗惑为之障碍故也。八、知次位,此言已知修行之分齐,防增上慢之心也。九、能安忍,此言于内外之障碍安然耐忍也。十、无法爱,此言不爱着于已得之法,益进而入于法性也。即下根之人全修如是十乘渐得到道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