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十如 】

 (术语)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于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与玄义止观聊异其义。因而文句三有上玄义中已说,今不具说之语。又别行玄明圆顿之三慈悲,故约于观心而释之,因而彼文有今观十法界众生假名,一一界各有十种性相本末究竟等之说。故亦与玄义止观大异其释体。此十如以通解为根本,苟能会得通解,则通四类,自会四类之妙义。故今就通解释之,一相如是:‘相以据外览而可别。’善恶等显于外者,谓之相,相虽显于外,然非相见者,则不能见,故止观引三国故事曰:‘昔孙刘相显,曹公相隐,相者举声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二性如是:‘性以据内,自分不现。’谓人目不见,状若天生,长无改变也。‘如木有火,遇缘即发。’谓如木有火性,钻即火出也。玄义与止观释性如是,其义各异,玄义以为薰习成性之性,如上所释,止观则以为理性,佛性之性也。三体如是:‘主质名为体。’言为主之质谓之体,人身之总体也。四力如是:‘功能为力。’是其用所立之功能也。故涅槃经曰:‘欲造墙壁则取泥土,欲造画像则取彩色,不取草木。’五作如是:‘构造为作。’言身口意三业之所为为作也。六因如是:‘习因为因。’谓前所习者为后之种也。如善人习善而益善,恶人习恶而益恶。新译家名之为等流因。七缘如是:‘助因为缘。’因与缘不同,如五谷之种,因也,雨露水土缘也,五谷之种出生者,借雨露水土之缘故也。是为新译家之异熟因。八果如是:‘习因为果。’谓从来所习之因,得其果也。新译家谓之等流果。此习因习果有隔过现之二世现未之二世者,又有现在一切中,因果皆有者。九报如是:‘报果为报。’谓酬今生之善恶业因,而受未来之苦乐果也。新译家谓之异熟果。此依报因而成报果,必隔一世以上。十本末究竟等:‘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所归趣处,为究竟等。’谓其本末诸相之落下处为究竟等也。论其意,前之九如是,皆事也,今之究竟等理也。九事所缘,为平等之理,故谓之等。其理有三谛,以空谛之故,本末悉为真空,以假谛之故,本末皆为妙假,以中谛之故,本末总为中道法界。此究竟等之三谛即为实相。然则前之九如是为诸法,而此本末究竟等为实相也。故释诸法实相四字说此十如是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