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三昧 】

  此云调直定,又云正定,亦云正受。圭峰疏云:不受诸受,名为正受。远法师云: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用一而致用也。是故靖恭闲宇,而感物通灵,御心惟正,动必入微。此假修以凝神,积功以移性(云云)。又诸三昧,名质甚多,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故天台止观略明四种:一常坐,二常行,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一、常坐者,出文殊说。文殊问两般若,名为一行三昧。身开常坐,遮行住卧,或可处众,独居弥善。居一静室,安一绳床,九十日为一期,结加正坐。二、常行,出般舟三昧。唯专行旋,九十日为期。三、半行半坐。方等云:旋百二十帀,却坐思惟。法华云:其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四、非行非坐,实通行坐,南岳呼为随自意。就此为四:一约诸经,二约诸善,三约诸恶,四约诸无记。辅行云:所言常坐,乃至非行非坐者,约身仪为名。若从法为名者,常坐名一行,常行名佛立,半行半坐名方等法华,非行非坐名随自意等。然此四种三昧,先达以事理二观,分四三昧,义亦殊途。四明法师因奉先清师,谓光明玄十种三法,纯明理观,不须附事而观。法智破曰:荆溪云:如常坐等,或唯观理,随自意从末从事。既云纯明理观,乃是三种三昧,专今于识阴修十乘也。此文则显四明以上三三昧为理观。又指要云:随自意中,修唯识观。观于起心,即约变造事用而说。此文则四明以第四三昧修事观也。问:准妙宗云:常坐一种,纵直观理。余三三昧,岂不兼事?据此,则显四明,以余三三昧修事观耶?今谓此文,非是正分,占察事理二观,盖为孤山定义例三种观法,皆是理观。十六观法,乃是事观。遂不以义例三种收十六观,四明遂约四种三昧,无不历事观三谛理。乃显从行观中,尚有历事之相,此非占察事观也。问:如妙宗云:若常坐等,直于三道之事。而观三谛,不兼修善,及纵恶事,故受理名。据此莫显四明唯许常坐为理观耶?今谓余三三昧,历外境事,故受事名(非占察事观)。常坐三昧,唯观内心,故受理名(非占察理观)。问:第四三昧,横开四科,一诸经行法,此须具收占察二观。何故四明定随自意唯修事观?答:占察事理二观,前三三昧,既修理观,是故第四,唯修事观,或云常坐是理,余三是事。谓常行历念佛事,方等历持咒事,随自意历三性事。或云上三三昧,并诸经行法,通理通事,唯纵任三性,专修事观。准荆溪云:如常坐等,或唯观理,则显上三三昧,通修事观。此乃由昧二观之相,遂迷四种之行。或问止观,正宗法华,何故行相却通众经?答:别明行相,虽通众典,行者造修,开归法华。故义例云:是知四种三昧,皆依实相,实相是安乐之法,四缘是安乐之行。证实相已,所获依报,名为大果。起教,只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指归,祗是归于三轨妙法秘藏。所以始末皆依法华,即法华三昧之妙行也。

[翻译名义集 - 宋·普润法云]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