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制裁 】

乃对于妨害社会之行为所施予之各种压力。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 1858~1917)将制裁之类别分成四种,即:(一)神秘性的,如破门、咒诅、悔罪、禁书命令。(二)道德性的,如排斥、非难。(三)法律性的,如民法、刑法上所定之处罚。(四)讽刺性的,如嘲笑、讥讽等。

 有关制裁之惩治方式,可分成两类,即:(一)集团中的成员彼此间之制裁,称为舆论制裁。(二)由在上位之权威者直接或间接为之,乃具有处罚之性质。

 施行制裁之主体,常被称为正义或神,系一抽象之象征,且系一种集团之力量,绝非个人所能为者。在戒律中,对破戒者之制裁有特殊规定,然皆以自主之良心为基础,外罚之性质极微。又制裁之主体为僧团,非由特定之比丘执行。僧团所定之制裁规则中,最严重者为波罗夷罪,此罪乃加于触犯杀、盗、淫、妄语等比丘身上,且足以构成自僧团中放逐之罪名。其他尚有僧残罪、波逸提罪等。僧残罪系于一定日数中‘别住’,即远离僧团而居于他处以谨慎反省。波逸提罪,应于僧团中大众之前,忏悔自己所触犯之罪行。(参阅‘戒’2896)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