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戒坛 】

指用以举行授戒仪式及说戒之坛场,即于戒场中特制稍高于平地之土坛。盖戒场本无建筑屋舍之必要,随处空地仅须有结界标示即成,然为防患风雨起见,古来皆堂内受戒与露地结界受戒并行。古代印度初于露天作法,不另设坛。戒坛之始建,据释氏要览卷上记载,系楼至菩萨向佛陀请示,筑一戒坛为比丘受戒,佛陀许之,遂于祇园精舍外院之东南建坛。关于戒坛之形制,据义净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描述印度那烂陀寺之戒坛,谓其‘方大尺一丈余’,即于平地四周高筑塼墙,高约二尺,墙内坐基则高约五寸。

 我国最早之戒坛,相传为曹魏嘉平、正元年间(249~256)昙柯迦罗于洛阳所建。晋、宋以来,南方立戒坛甚多。东晋法护于扬都(南京)瓦官寺立坛。支道林于石城(山西黎城南)、汾州(浙江新昌)各立一坛,支法存于若耶(浙江绍兴)立坛,南宋智严于上定林寺(于南京)立坛,慧观于石梁寺(于天台山)立坛。求那跋摩于南林寺立坛,南齐僧敷于芜湖立坛。复有三吴戒坛,此坛似与法献有关。南朝梁代法超于南涧(于南京)立坛,僧祐于上云居、栖霞、归善、爱敬四寺(皆于南京)立坛。至唐代初年为止,渝州(重庆)以下至江淮(江苏、安徽)之间,总计戒坛有三百余所,然诸戒坛之形制已不可考。至唐代干封二年(667),道宣律师在长安郊外净业寺亦曾建立戒坛,此时戒坛始有定式。其制凡三层,下层纵广二丈九尺八寸,中层纵广二丈三尺,上层畟方七尺。其高度下层三尺,中层四尺五寸,上层二寸,总高七尺七寸;周围上下有狮子神王等雕饰。道宣并撰有‘戒坛图经’一书,该书对戒坛之起源、名称、形状均有详细记载。其后,义净、一行、金刚智等诸师,均曾在洛阳附近建立戒坛。建立戒坛之风气从此盛行全国,官设与私设均有。永泰元年(765),代宗敕令大兴善寺建造方等戒坛,又命京城僧尼各置‘临坛大德’十人;此为临坛大德设置之始,即后世受戒时之三师七证。所谓方等戒坛,即指大乘戒坛,坛法虽依准诸律,但受戒者须发大菩提心,是与小乘戒坛殊异之处。

 日本东大寺大佛殿前所建立之戒坛,为该国最早者,系西元七五四年由我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所建,后毁于火灾。该坛建筑之蓝本,即依准道宣‘戒坛图经’一书而建。[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二之一、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卷三十九、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八、大宋僧史略卷下、释氏稽古略卷三、卷四、道宣律师感通录]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