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生死 】

梵语sam!sa^ra,或 ja^ti-maran!a。音译作缮摩末剌諵、阇提末剌諵。又作轮回。谓依业因而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续、永无穷尽之意。与‘涅槃(菩提)’相对称。又生死无尽,以海为喻,故称为生死海。生死乃苦恼之世界,故亦称生死苦海;渡越生死苦海,而到达涅槃之彼岸,此事极为困难,故又称难渡海。以性质区别之,生死之类别如下:

 (一)成唯识论卷八所举之二种生死:(1)分段生死,以有漏之善恶业为因、烦恼障为缘,将受三界内之粗报;其果报对于寿命之长短、肉体之大小等有一定限制,故称为分段身。受此分段身而轮回者,称为分段生死。(2)变易生死,又称不思议变易生死。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等虽不受分段生死之轮回,但以无漏之有分别业为因、所知障为缘,于界外(即三界以外)受殊胜微妙果报之身,即受意生身,再以此身来三界内修菩萨行,以至成佛果。其所受之身,因悲愿力之故,寿命、肉体皆可自由变化改易,而无一定之限制,故称为变易身。受变易身者,称为变易生死。

 (二)四种生死:显识论谓,分段生死依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而有三种之别,以此三种再加上界外之变易生死,即成为四种生死。佛性论卷二、粱译摄大乘论释卷十等,将变易生死复分为方便、因缘、有有、无有等四种生死,又称四怨障。胜鬘宝窟卷中末亦立有四种生死之名,即:流来生死、分段生死、中间生死、变易生死。

 (三)七种生死:据显识论、摩诃止观卷七上之说,分段生死依于三界而有三种之别,以此三种再加上上记四种变易生死,总计为七种生死。另据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七之一、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之说,七种生死指:(1)分段生死。(2)流入生死,又作流来生死,谓迷于真如之理,流入生死迷界之最初一刹那。(3)反出生死,谓因发心而从生死反出之最初一刹那。(4)方便生死,谓二乘之人断尽见、思二惑,超出三界,出生于方便等土;就其断惑] 果之时,‘因移果易’而论为生死。(5)因缘生死,谓初地以上之菩萨以无漏业为因、无明为缘,而示现生死。(6)有后生死,又作有有生死,谓十地菩萨残余最后一品无明未断,故尚须受一次生死。(7)无后生死,又作无有生死,谓等觉菩萨断尽最后一品无明,究竟永尽,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六、卷十三、那先比丘经卷上、大乘义章卷十八、宗镜录卷七十三](参阅‘七种生死’115、‘四种生死’ 1799)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