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四姓 】

梵语catva^ro varn!a^h!,巴利语catta^ro van!n!a^。又作西域四姓、四种姓、四姓种、四品人。指古代印度四种社会阶级:(一)婆罗门(梵bra^hman!a ),译作净行、承习。又作梵志、梵种、梵志种、婆罗门种。乃指婆罗门教僧侣及学者之司祭阶级,为四姓中之最上位。学习并传授吠陀经典,掌理祈祷、祭祀,为神与人间之媒介。(二)刹帝利(梵ks!atriya ),译作田主。又作刹利丽、刹利种。乃王族及士族之阶级,故又称王种。掌管政治及军事,为四姓中之第二位,然于佛典中,则多以其为第一位。(三)吠舍(梵vais/ya ),译作居士、商贾、田家。又作毗舍、鞞舍、工师种、居士种。乃从事农、工、商等平民阶级,为四姓中之第三位。(四)首陀罗(梵s/u^dra ),译作农。又作输陀罗、戍达罗、戍陀罗、首陀、恶种、杀生种。乃指最下位之奴隶阶级,终身以侍奉前述三种姓为其本务。又前三种姓有念诵吠陀及祭祀之权,死后得再投生于世,称为再生族。反之,首陀罗既无权诵经、祭祀,亦不得投生转世,故称一生族。

 经论中载有四姓出自梵天之诸种传说,如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四、摩登伽经卷上、翻译名义集卷一等载,此四种人妄计从梵天而生,故又称梵生四姓,即:婆罗门自计从梵天之口生,刹帝利自计从肩生,吠舍从脐生,首陀罗则从足生。

 就四姓之起源而论,可溯至梨俱吠陀时代,由雅利安人(Aryans)入侵印度后,造成征服者与原居民间的尊卑之分,由此逐渐演变成职业之分化、世袭等现象,而此制度之确立,或延至梵书时代,以该时代始形成婆罗门至上主义。

 释尊即生于四姓中之刹帝利族,然释尊却否定种姓阶级制度,认为四姓若归依佛教,则皆为释种,无有差别,如四河入海,悉成碱味,此思想在印度宗教史上具有重大之意义。

 此外,据中阿含卷三十九婆罗婆堂经载,刹利、梵志、鞞舍等三种姓之人出家为沙门,以勤修梵行,而成为三姓外之第四沙门种。又据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下载,于刹帝利境界、婆罗门境界、毗舍境界、首陀境界、沙门境界等五类境界中,以沙门为最尊最上。系于四姓以外,另立沙门种姓。[杂阿含经卷二十、长阿含卷六小缘经、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大楼炭经卷六、起世经卷十、杂阿毗昙心论卷三、成实论卷七、大唐西域记卷二、释氏要览卷上](参阅‘雅利安人’5322、‘种姓制度’5867)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