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太虚 】

(1889~1947)浙江崇德人,俗姓张,本名淦森。法名唯心。为民国以来佛教革新运动之倡导者。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十六岁出家。十八岁受具足戒于宁波(即今鄞县)天童寺寄禅和尚,时与圆瑛法师私交甚密。十九岁在西方寺阅读藏经,因读般若经而有悟境。其后游学于杨仁山之祇洹精舍,与欧阳渐、梅光羲同学。因受时代思潮之激发,故主张革除佛教积弊,以弘教护国,进而兴国救世。民国元年(1912)赴广州宣扬佛法,被推为白云山双溪寺住持。并与仁山法师首倡组织‘佛教协进会’,进京晋谒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提出改革佛教计画,中山先生以手令褒勉之。旋倡改金山寺为佛教大学,未获成功。翌年,在南京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后并入中华佛教总会。在追悼寄禅和尚大会上,主张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撰文鼓吹佛教复兴运动,建立新僧团制度。

 民国三年掩关于普陀山。某夜,忽闻前寺开大静,心念蓦然断息,复历悟境。二十八岁又历第三次悟境。在关中先后撰写佛法导论、整理僧伽制度论、首楞严经摄论等书。二十九岁出关后,即代圆瑛法师参加台湾法会,游历日本,并在上海创设觉社,主编觉社丛书,翌年改为海潮音月刊。三十二岁,与欧阳渐之支那内学院有法义之诤。大师以平素反对用进化论之历史考证法研究佛书,故于日本学者考证大乘起信论、楞严经等书为伪书时,乃起而反对。尝作‘评大乘起信论考证’、‘佛法总抉择谈’,力主法相必宗唯识,并为起信论辩护。同时,倡导大乘八宗平等,而宗本天台、禅宗。更主张以禅、律振兴佛教,且拟弘扬大乘佛法于国际上。时人将其归属为佛教界革新派之代表,而以谛闲大师为守旧派之代表。

 民国十三年,在庐山举行世界佛教联合会。次年,率团出席日本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日人尊之为‘民国佛教界之盟主’。民国十六年,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十七年在南京创设中国佛学会,并弘化于英、法、德、荷、比、美各国,应法国学者建议,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院’,为中国僧人赴欧美传播佛教之始。自此声望日隆,国内有视之为佛教救星者。四十四岁,住持奉化雪窦寺。次年,与熊十力、支那内学院有法义之辩。四十九岁,作‘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自陈佛教改革每遭挫折之原因。其后,积极从事于建立佛教中心组织之工作,民国三十二年与于斌、冯玉祥、白崇禧等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设计委员等职。三十五年受宗教领袖胜利勋章。师意欲成立中国佛教会,惜未克达成,即于民国三十六年示寂于上海玉佛寺直指轩,享年五十九岁。

 师一生倡导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业,虽未能竟愿,然其影响则极为深远。自谓:‘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萨瑜伽戒本。’故综其一生,皆为实践佛僧、佛化、佛国之三佛主义而努力。首先,为提倡僧教育,培植僧材,设立武昌佛学院(1922)、闽南佛学院及汉藏教理院(1931,重庆北碚缙云寺)。其次,创办海潮音、佛化报、佛化新青年等杂志以弘扬佛法。民国十八年,更着手组织‘世界佛学院’,以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并派遣学僧分赴西藏、印度、锡兰等地留学,以从事巴利文、梵文、藏文之研究。其造就培养之人材甚多,有法舫、法尊、芝峰、印顺、

大醒、大勇等人。其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观、震旦佛教衰落原因论、法相唯识学、真现实论等,后由印顺等辑为太虚大师全书六十四册行世。[太虚大师年谱、太虚自传]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