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护摩 】

梵语homa。意即焚烧、火祭。又作护魔、户摩、呼魔、呼么。或意译作火祭祀法、火供养法、火供养、火供、火法、火食。即于火中投入供物以作为供养之一种祭法。亦为密教一般修法中之重要行事,用以譬喻以智慧火焚烧迷心之意。原系印度古代供养火神阿耆尼(梵Agni )以为驱魔求福之作法。盖此法于印度太古印伊时代(Indo-Iranian Period)之宗教仪式即已产生,又于梨俱吠陀、夜柔吠陀、百道梵书(梵S/atapatha -bra^hman!a )等之早期文献,亦有设立三种火坛而修法之记载,此外家庭经(梵Gr!hya su^tra )中亦详载种种复杂之护摩法,可知此法早已风行于重视祭典之印度。

 于吠陀时代之诸神中,最重要者即阿耆尼,供养此神之祭式盛行于当时之事火婆罗门之间,彼等投供物于祭坛之炉中,待火焰上升,则以为已达于诸神之口中,诸神依之得力以降伏诸魔,而予人类福祉,故又将火视为诸神之口,亦即天口(梵deva^na^m!mukha )。

 此一祭法,后为密教所采用,并逐渐成为密教之重要修法。然密教之护摩与婆罗门教所行者,其意义有极大不同。据大日经疏卷十九、卷二十载,佛陀未成道前,不能了知火之自性,故依据吠陀典籍而说四十四种护摩法;至佛陀成道后,既已了知火之自性,则宣说十二种护摩法,此即真护摩,为如来一切智光之表征。

 密教所行之护摩,又可分为内外两种,实际在护摩坛所行之修法,称作外护摩。亦即行法时,具足本尊、炉、行者等三者,以为行者三密之表征。其中,本尊不限于何种如来或明王,概视所宗之部门而定,用表行者之‘意密’;炉代表行者之‘口密’;行者自身则表‘身密’。其行法方式,先择地、造坛、设炉,口诵真言,投乳木、五谷等供物入于炉中,以净行者之三密,并成就息灾、增益、降伏等法。此一行法,皆于心外行事作法,故称外护摩、事护摩。反之,不须采用实际作法,而以自身为坛场,于观想中,以如来之智火烧除诸业烦恼,此种于心内作观修法之护摩则称内护摩;又因所作之观乃属‘理法’之观,故又称理护摩。此种内护摩虽系密教独特之作法,然推溯其源,恐亦萌于考西塔基奥义书(梵Kaus!i^taki -upanis!ad )中‘内部祭火(梵antara -agnihotra )’之说法而来者。内护摩通常又有五法之别,即:(一)息灾法,观想大日如来之本性。(二)增益法,观想不空成就如来之本性。(三)敬爱法,观想无量寿如来之本性。(四)钩召法,观想宝生如来之本性。(五)调伏法,观想阿■如来之本性。

 若以世间、出世间二语之相对性而别,则出世间之护摩即指内护摩,世间外道之护摩则指外护摩。然于出世间护摩中,又有内外之别,即以‘观心’为内,而以‘事相’为外。另于上记所说之外护摩,由于未能与内观相应,无法成就‘悉地’,故行外护摩时必同时修内护摩三平等观,以期内外相应、事理相融,速疾成就悉地。由是,遂成‘外护摩即内护摩’之真义,此不仅为密教外护摩之迥异于外道外护摩之处,亦为密教行者修护摩时之一大要诀。

 若单就外护摩而言,于修法时,除上记所说之本尊、行者以外,另须于本尊前设一护摩坛,坛中央设置一炉,坛之四角置橛,四橛之顶端均系金刚线。坛前安置礼盘、胁桌,胁桌上安放护摩木、涂香、柄香炉、加持物等。此修法通常有三种、四种、五种、六种等之别。(一)最普遍者为四种法,又称四种护摩,即:(1)息灾法(梵s/a^ntika ),以佛部之尊为本尊,用圆形白色护摩坛、圆形炉,向北方吉祥坐,焚烧甘木。 (2)增益法(梵pa^us!t!ika ),以宝部之尊为本尊,用方形白色坛、方形炉,向东方半跏坐,焚烧果木。(3)敬爱法(梵vas/i^karan!a ),以莲华部之尊为本尊,用莲花形赤色坛、莲花叶形炉,向西方箕坐,焚烧花木。(4)降伏法(梵abhica^raka ),以金刚部之尊为本尊,用三角形黑色坛、三角形炉,向南方蹲踞,焚烧苦木。(二)三种法,又称三种护摩,指息灾、增益、降伏等三法,系与胎藏界三部内证相应之三种修法。(三)五种法,又称五种护摩,指四种法之外另加钩召法(以羯磨部之尊为本尊,用金刚形炉,向诸方半跏坐,焚烧刺木),系与金刚界五部五智之内证相应之修法。于五种法中,就其所生功德而言,每一法均含有其他四法之效益,称为五法互具。以息灾法为例,修行此法可除贪嗔烦恼或止息国家之灾难,此为息灾之意义。除贪嗔烦恼之闇时,又可增长定慧之功德或外在之诸种福德,此为增长之意义。诸种功德既得增长,则渐次可摧破无明、灭诸灾殃,此为调伏之意义。依此等功德,而无战乱诤斗之事,并得诸佛菩萨之庇护,此为敬爱之意义。由此等功德,而诸善集生、万法现集,此为钩召之意义。其余四法亦准此而互具功德。(四)六种法,又作六种护摩,即由上记五种法中之增益法开衍出延寿法,其修法方式仅略异于增益法。

 于护摩法中,所焚之薪木特称为护摩木。护摩之灰烬,称火食灰。伐木之刀,称为护摩刀。书写有护摩法之旨趣、祈愿内容之纸、板,可作护符之用,称护摩札。行使护摩之堂屋,称作护摩堂。[大日经卷六世出世护摩品、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三、苏悉地羯啰经卷下、大日经疏卷八、卷十五、百论疏卷上之中、慧琳音义卷四十一、希麟音义卷一]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