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圣 】

(一)梵语a^rya,巴利语ariya。于日常的、世俗的价值上,其性质与‘俗’乃相异而对称。以宗教行事而言,例如中止日常行事之断食、安息日等,亦称为圣。

 西元前十三世纪末,自西北印度入侵,占据五河地方之白种人自称为雅利安(梵A^rya ),而将被征服之黑种民族视为非雅利安(梵Ana^rya )。西元前一千年顷,雅利安人自旁遮普(Pan~ja^b,即五河地方)逐渐向东迁移,占领了阎牟那河、恒河中游等肥沃地区,称之为中国(梵Madhyades/a ),或圣地(梵A^rya^varta )。雅利安文化逐渐兴隆,社会制度确立后,视被征服之先住民为奴隶(梵s/u^dra ,首陀罗),而自称为婆罗门(梵bra^hman!a ,司祭者)。此外另有刹帝利(梵ks!atriya ,王族、武士)、吠舍(梵vais/ya ,庶民、农工商民)等阶级。四阶级中,以司掌祭祀之婆罗门为最高阶级,故知此种‘圣’之观念乃与特权阶级相结合。

 然西元前六世纪,为印度文化之大转型期,‘圣’之观念亦因而开放。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之时,摩羯陀国勃兴于东方边域。此类新兴之国,王族权力大增,工商业发达,工商阶级富裕,逐渐掌握社会上之经济实权。其时,亦产生一群否定婆罗门阶级之新兴思想家,即沙门(梵s/raman!a ),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为释尊。释尊主张打破四姓阶级。无论任何阶级,一旦加入教团,皆成为平等之释子;且不以家世、身分、财产为圣,而以正道为圣。探求正道,或实践正道者,皆称为圣。故释尊之出家求道,又称圣求(巴ariya-pariyesa )。八正道,又称八圣道(巴ariya-magga );四谛,又称四圣谛(巴ariya-sacca ,圣的真理)。此外,另有圣智(巴ariya-pan~n~a^ )、圣解脱(巴ariya-vimutti )、圣戒(巴ariya-si^la )、圣声闻(巴ariya-sa^vaka ,圣弟子)等冠以圣字之词。‘圣’字,本意味雅利安民族之高贵血统,佛教采用之后,其意义因而大大转变。

 (二)学德殊胜者之美称。(参阅‘圣人’5577)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