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十忍 】

(一)菩萨断无明之惑,证得诸法本来寂然时,所得之十种安住心。即:(一)音声忍,又作随顺音声忍、随声忍。闻说一切真实法不怖畏,能信解受持,爱乐顺入,修习安忍。(二)顺忍,如实观察诸法而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三)无生法忍,略作无生忍,即观一切法无生无灭平等寂静。(四)如幻忍,观一切法皆如幻,一备一切,一切成一,因缘虚集无定性。(五)如焰忍,觉悟一切世间如热时之焰,为诳相之虚集,无有真实。(六)如梦忍,解知一切世间如梦中所见,非有非无,不坏不着。(七)如响忍,善觉究竟彼岸,知一切法皆如响,不从内出、外出、内外出,但从缘起,而亦能以种种巧便说法。(八)如电忍,又作如影忍。菩萨照见一切法,如电光照诸色像,无有分别。 (九)如化忍,菩萨知一切法非有非无,如世之化法,故不取不舍。(十)如虚空忍,又作如空忍。如虚空之寂无所有、清净体性、平等无差别、不生不灭,菩萨知一切法亦复如是。又菩萨之心如虚空无所分别,于一切法无所不容,菩萨之身口意如虚空之广大无边、不生不灭。又据仁王护国般若经疏载,通教菩萨观五阴三界及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十忍,即:(一)戒忍,(二)知见忍,(三)定忍,(四)慧忍,(五)解脱忍,(六)空忍,(七)无愿忍, (八)无相忍,(九)无常忍,(十)无生忍。[旧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大乘义章卷十四]

 (二)指菩萨之十种忍受行。即:(一)内忍,菩萨能忍受身心之苦痛,不生苦恼。(二)外忍,能忍受外来之苦恼,不生嗔恚。(三)法忍,若闻诸经微妙幽深之法义能不惊怖而勤求读诵。(四)随佛教忍,又作佛印可忍。若起嗔恼毒心时,能思惟此身依何而生、法相因何缘起,以不见嗔因、不见从生之处、缘起之处而止灭嗔怒之心。(五)无方所忍,又作无分限忍。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常生忍心。(六)修处处忍,又作无分别忍、平等忍。不问亲疏尊卑,乃至旃陀罗,皆能以平等心同忍受之。(七)非所为忍,又作不待事忍,不见事忍。非为事缘、怖畏、行恩、顺世、惭愧等原因而忍受,系无所为而常修忍。 (八)不逼恼忍,又作无恚忍、不扰动忍、不摇动忍。若遇恶境受屈辱,菩萨亦能忍受之。(九)悲心忍,受众生之骂辱触恼不生嗔恚,反起悲心怜悯之。(十)誓愿忍,又作成就誓愿忍。菩萨忆念初于诸佛前发拔济众生之誓愿,今若嗔恼于众生,则尚不能自度,岂能利彼?如此思念遂不起嗔恚而忍受之。菩萨于因位之修行,具足此等之忍,即能代一切众生受苦而成就愿行。[宝云经卷一、无量寿经卷上]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