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十六行相 】

梵语s!od!as/a^ka^ra^h!。又作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十六圣行、十六谛、四谛十六行相。行相,相状之意。观四谛时,各有四种差别,于其时所产生之行相共有十六种。据俱舍论卷二十六所载,苦圣谛有四相(苦谛四相): (一)非常(梵anitya ),待缘而成故。(二)苦(梵duh!kha ),逼迫性故。(三)空(梵s/u^nya),违我所见故。(四)非我(梵ana^tman ),违我见故。集圣谛亦有四相(集谛四相):(一)因(梵hetu ),其理如种子。(二)集(梵samudaya ),同于显现之理。(三)生(梵prabhava ),能令续起。(四)缘(梵pratyaya ),能令成办;譬如泥团、轮、绳与水等众缘,和合而成一瓶。灭圣谛亦有四相(灭谛四相):(一)灭(梵nirodha ),诸蕴尽故。(二)静(梵s/a^nta),三火息故。(三)妙(梵Prani^ta),众患无故。(四)离(梵nih!saran!a),脱众灾故。道圣谛亦有四相(道谛四相):(一)道(梵ma^rga ),通行义故。(二)如(梵nya^ya ),契正理故。(三)行(梵pratipad ),正趣向故。(四)出(梵nairya^n!ika ),能永超故。十六行相名虽十六,实事唯七。谓缘苦谛者,名实俱四;缘余三谛者,名四实一。说十六行相之目的,为治常、乐、我所、我见等见,故修非常、苦、空、非我等行相;为治无因、一因、变因、知先因等见,故修因、集、生、缘等行相;为治解脱是无之见,故修灭行相;为治解脱是苦之见,故修静行相;为治静虑及等至之乐为妙之见,故修妙行相;为治解脱是数数退堕而非永恒之见,故修离行相;为治无道、邪道、余道、退道之见,故修道、如、行、出等行相。[坐禅三昧经卷下、正法念处经卷三十四、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九]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