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法 】

梵语dharma,巴利语dhamma。音译为达磨、达摩、驮摩、昙摩、昙无、昙。(一)于佛典中,法之用例极多而语意不一,总括之,可类别为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任持自性,意指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轨生物解,指能轨范人伦,令人产生对一定事物理解之根据。就任持自性之意义而言,法乃指具有自性之一切存在;就轨生物解之意义而言,法乃指认识之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教说、真理、善行等。

 于色法、心法等一切诸法言之,法系指所有之存在。同时,诸法又分为有为与无为、善与不善、色与心、有漏与无漏、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可见与不可见、心相应与心不相应等二法。又就诸法之分类而言,最常用以赅括诸法者有俱舍宗之五位 七十五法、唯识宗之五位百法。

 若就规范、教法等含意而言,佛典中常见之用语如:佛陀之教法,称为佛法、教法或正法,即泛指佛门中一切行为之规范、教说。盖真理为普遍不变之真实道理,称之为法;阐说此真理者,即为佛之教说。佛之教说以外的外道教法,称为邪法。又因听闻佛法而获得之喜悦,称为法喜、法悦。总括聚集佛法者,称为法聚、法蕴、法藏、法集、法宝藏。佛法之义理,称为法义。透视诸法性空缘起真理、观察诸法者,称法眼。同一法门系统者,犹如世俗之亲友眷属,称为法类、法眷;继承者称为法子、法嗣、法弟、法孙;其相承次第,称为法脉、法系、法流、法统。述说佛法之经论文句,称为法文。诸法之自性,称为法性、法体;其自相则称法相。佛法之威力、正法之力,称为法力。佛之自体,称为法身。佛法为进入涅槃之门户,称为法门;其中之教理旨趣,称为法味;受用此等法味,称为法乐;爱乐于其中,称为法爱。为人宣说此等正法,称为法施。以正法教化世人,称为法化;蒙受教化之利益,称为法益、法利。又以正法能降伏烦恼之魔军,故称法剑。佛之说法,称为转法轮;正法之规准、象征,称为法印;佛之遗教,称为遗法。以佛法比喻闇夜灯火,称为法灯、法光、法炬。以其能滋润一切生物,故以雨水为譬喻,称为法雨、法水、法润。又正法蒙受迫害,称为法难;圣教之灭尽,称为法灭。

 此外,尚有法海、法山、法声、法音、法鼓、法幢、法螺、法道、法雷、法镜、法筵、法苑、法桥、法衣、法师、法会、法具、法名、法号、法主等名称。[杂阿含经卷三十一、中阿含卷二十八诸法本经、大品般若经卷四句义品、大乘入楞伽经卷五 刹那品、大宝积经卷五十二、大智度论卷四十八]

 (二)于六境中,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之对境各称色、声、香、味、触;相对此五者,第六识(意识)所缘之对境,特称为法,或法处(梵dharma^yatana )、法界(梵dharma -dha^tu )。[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三、俱舍论卷一、法蕴足论卷十处品]

 (三)因明用语。性质、属性之意。于因明(论理学)中,宗(命题,即论证之主张)之宾词(后陈)称为法,主词(前陈)称为有法。此即依宾词能显示主词所欲表白、界定之性质。[因明论疏明灯抄卷二本、因明论疏瑞源记卷二](参阅‘邪正’3032、‘体’6928)



[佛学大词典]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