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历代名僧辞典】
1501
宁贲(唐吕后山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1502
法融(唐阆州长乐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1503
好直(唐上都大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04
广修(高闲)(唐天台山禅林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05
元表(全清)(唐高丽国)[《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06
头陀(唐镇州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07
全玼(唐南岳山)[《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08
慧沐(唐越州明心院)[《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09
亡名(祝融峰禅者)(唐幽州南瓦窑)[《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0
栖隐(宝安)(唐洪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1
金和尚(唐河东悬瓮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2
无作(梁四明山)[《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3
贯休(处默,昙域)(梁成都府东禅院)[《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4
国道者(梁庐山双溪院)[《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5
智宣(梁泉州)[《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6
齐己(梁江陵府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7
无迹(后唐灵州广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8
辩光(后唐明州国宁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19
自新(晋宣州)[《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20
行修(汉杭州耳相院)[《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21
宗渊(宋宜阳柏阁小)[《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1522
赞宁(《宋高僧传》作者)
1523
沙啰巴(元燕都庆寿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24
净真(松江兴圣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25
祖觉(眉州中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26
若讷(临安上天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27
了然(台州白莲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28
了宣(明州宝林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29
性澄(元杭州上天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30
蒙润(杭州下竺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31
真净(杭州上天竺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32
盘谷(杭州慧因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33
允若(绍兴云门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34
必才(杭州演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35
善继(天台荐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36
子文(明州宝云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1537
融照(松江延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38
弘济(杭州普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39
本无(四明延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0
行可(天台佛陇修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1
文才(五台山佑国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2
英辩(秦州景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3
德谦(京都崇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4
达益巴(京都庆寿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5
妙文(京都宝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6
了性(五台山普宁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7
宝严(玉山普安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8
志德(金陵天禧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49
普喜(镇江普照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1550
祖儞(苏州嘉定净信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1
行丕(宁波普陀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2
原真(松江兴圣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3
慧日(杭州上天竺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4
土璋(杭州集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5
如玘(杭州演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6
大同(绍兴宝林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7
绍宗(松江上海安国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8
居敬(松江普照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59
普智(杭州龙井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60
善启(苏州延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61
应能(广西横州寿佛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62
圆镜(隰州石室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63
祖住(苏州华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1564
明龙(北直羊山秀峰庵)[《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1565
真节(应天栖霞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1566
明得(嘉兴东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1567
真清(天台慈云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1568
正觉(明州天童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69
教亨(燕都庆寿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0
宗杲(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1
绍隆(平江府虎丘)[《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2
端裕(庆元育王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3
法泰(潭州大沩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4
景元(天台护国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5
慧远(临安灵隐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6
心道(常德府文殊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7
智才(潭州龙牙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8
士珪(温州龙翔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79
安民(建康华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80
道元(成都昭觉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81
云辩(平江府南峰)[《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82
善悟(南康云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83
法忠(隆兴黄龙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1584
法宁(华亭昭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85
道行(衢州乌巨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86
守珣(安吉州何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87
袁觉(眉州象耳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88
昙华(明州天童)[《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89
德光(临安府灵隐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0
祖觉(眉州中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1
自回(台州钓鱼台)[《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2
居静(潼川护圣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3
弥光(泉州教忠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4
道颜(江州东林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5
鼎需(福州西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6
道谦(建宁府)[《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7
清旦(潭州)[《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8
行机(天台国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599
仰安(澧州灵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600
宝印(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1601
讳才(潭州上封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02
妙普(华亭青龙庵)[《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03
应端(潭州法轮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04
道震(隆兴府黄龙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05
法一(天台山万年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06
普交(庆元府天童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07
道旻(江州圆通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08
瑞仙(绍兴慈氏院)[《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09
天游(隆兴府云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0
法因(平江府觉海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1
蕴能(眉州中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2
宗显(成都府信相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3
法常(嘉兴报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4
智策(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5
道枢(临安府灵隐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6
海慧(上京大储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7
有权(常州华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1618
德升(南康军云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19
自圆(南康军云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0
彦充(临安府净慈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1
真慈(婺州智者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2
安永(福州鼓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3
昙密(临安府净慈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4
咸杰(明州天童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5
祖先(夔州卧龙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6
崇岳(临安府灵隐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7
师范(临安府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8
道悟(郑州普照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29
晓莹(江西罗湖)[《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30
禅惠(名山天宁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31
显嵩(巴川宣密院)[《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32
法全(平江静济)[《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33
道冲(临安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34
德富(保定兴圣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1635
净捡(晋竹林寺)[《比丘尼传》卷一]
1636
安令首(伪赵建贤寺[《比丘尼传》卷一]
1637
智贤(司州西寺)[《比丘尼传》卷一]
1638
妙相(弘农北岳)[《比丘尼传》卷一]
1639
明感(康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一]
1640
昙备(北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一]
1641
慧湛(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一]
1642
僧基(延兴寺)[《比丘尼传》卷一]
1643
道馨(洛阳城东寺)[《比丘尼传》卷一]
1644
道容(新林寺)[《比丘尼传》卷一]
1645
令宗(司州)[《比丘尼传》卷一]
1646
支妙音(简静寺)[《比丘尼传》卷一]
1647
道仪(何后寺)[《比丘尼传》卷一]
1648
慧果(﹝宋﹞(景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1649
法盛(﹝宋﹞(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0
慧玉(﹝宋﹞(江陵牛牧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1
道琼(﹝宋﹞(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2
道寿(﹝宋﹞(江陵祇洹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3
玄藻(﹝宋﹞(吴太玄台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4
慧琼(﹝宋﹞(南安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5
普照(﹝宋﹞(南皮张国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6
慧木(﹝宋﹞(梁郡筑戈村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7
法胜(﹝宋﹞(吴县南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8
僧端(﹝宋﹞(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二]
1659
光静(﹝宋﹞(广陵中寺)[《比丘尼传》卷二]
1660
善妙(﹝宋﹞(蜀郡)[《比丘尼传》卷二]
1661
僧果(﹝宋﹞(广陵)[《比丘尼传》卷二]
1662
静称(﹝宋﹞(山阳东乡竹林寺)[《比丘尼传》卷二]
1663
法相(﹝宋﹞(吴太玄台寺)[《比丘尼传》卷二]
1664
业首(﹝宋﹞(东青园寺)[《比丘尼传》卷二]
1665
法辩(﹝宋﹞(景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1666
道综(﹝宋﹞(江陵三层寺)[《比丘尼传》卷二]
1667
慧浚(﹝宋﹞(竹园寺)[《比丘尼传》卷二]
1668
宝贤(﹝宋﹞(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二]
1669
法净(﹝宋﹞(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二]
1670
慧耀(﹝宋﹞(蜀郡永康寺)[《比丘尼传》卷二]
1671
法缘(﹝齐﹞(东官曾成)[《比丘尼传》卷三]
1672
昙彻(﹝齐﹞(南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三]
1673
僧敬(﹝齐﹞(崇圣寺)[《比丘尼传》卷三]
1674
僧猛(﹝齐﹞(盐官齐明寺)[《比丘尼传》卷三]
1675
妙智(﹝齐﹞(华严寺)[《比丘尼传》卷三]
1676
智胜(﹝齐﹞(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三]
1677
僧盖(﹝齐﹞(禅基寺)[《比丘尼传》卷三]
1678
法全(﹝齐﹞(青园东寺)[《比丘尼传》卷三]
1679
净晖(﹝齐﹞(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三]
1680
昙简(﹝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1681
净珪(﹝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1682
慧绪(﹝齐﹞(集善寺)[《比丘尼传》卷三]
1683
超明(﹝齐﹞(钱塘齐明寺)[《比丘尼传》卷三]
1684
昙勇(﹝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1685
德乐(﹝齐﹞(剡齐兴寺)[《比丘尼传》卷三]
1686
净秀(﹝梁﹞(禅林寺)[《比丘尼传》卷四]
1687
僧念(﹝梁﹞(禅林寺)[《比丘尼传》卷四]
1688
昙晖(﹝梁﹞(成都长乐寺)[《比丘尼传》卷四]
1689
冯尼﹝梁﹞(伪高昌都郎中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0
慧胜(﹝梁﹞(梁闲居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1
净贤(﹝梁﹞(东青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2
净渊(﹝梁﹞(竹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3
净行(﹝梁﹞(竹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4
令玉(﹝梁﹞(南晋陵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5
僧述(﹝梁﹞(闲居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6
妙祎(﹝梁﹞(西青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7
惠晖(﹝梁﹞(乐安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8
道贵(﹝梁﹞(邸山寺)[《比丘尼传》卷四]
1699
法宣(﹝梁﹞(山阴招明寺)[《比丘尼传》卷四]
1700
摩腾〔《神僧传》卷第一〕
1701
法兰〔《神僧传》卷第一〕
1702
世高〔《神僧传》卷第一〕
1703
康僧会〔《神僧传》卷第一〕
1704
朱士行〔《神僧传》卷第一〕
1705
诃罗竭〔《神僧传》卷第一〕
1706
耆域〔《神僧传》卷第一〕
1707
法朗〔《神僧传》卷第一〕
1708
佛图澄〔《神僧传》卷第一〕
1709
竺佛调〔《神僧传》卷第一〕
1710
法慧〔《神僧传》卷第一〕
1711
道安〔《神僧传》卷第二〕
1712
昙猷〔《神僧传》卷第二〕
1713
昙翼〔《神僧传》卷第二〕
1714
昙始〔《神僧传》卷第二〕
1715
法显〔《神僧传》卷第二〕
1716
法旷〔《神僧传》卷第二〕
1717
慧远〔《神僧传》卷第二〕
1718
鸠摩罗什〔《神僧传》卷第二〕
1719
法安〔《神僧传》卷第二〕
1720
昙邕〔《神僧传》卷第二〕
1721
僧朗〔《神僧传》卷第二〕
1722
佛陀耶舍〔《神僧传》卷第二〕
1723
昙无竭〔《神僧传》卷第二〕
1724
佛驮跋陀罗〔《神僧传》卷第二〕
1725
昙邃〔《神僧传》卷第二〕
1726
登师《神僧传》卷第二〕
1727
宝通〔《神僧传》卷第二〕
1728
慧绍〔《神僧传》卷第二〕
1729
悟诠〔《神僧传》卷第二〕
1730
昙无忏〔《神僧传》卷第三〕
1731
杯渡〔《神僧传》卷第三〕
1732
昙谛〔《神僧传》卷第三〕
1733
求那跋摩〔《神僧传》卷第三〕
1734
僧亮〔《神僧传》卷第三〕
1735
道生〔《神僧传》卷第三〕
1736
昙摩密多〔《神僧传》卷第三〕
1737
求那跋陀罗〔《神僧传》卷第三〕
1738
慧达〔《神僧传》卷第三〕
1739
勒那漫提〔《神僧传》卷第三〕
1740
僧意〔《神僧传》卷第三〕
1741
道丰〔《神僧传》卷第三〕
1742
僧稠〔《神僧传》卷第三〕
1743
宝公〔《神僧传》卷第三〕
1744
阿秃师〔《神僧传》卷第三〕
1745
僧达〔《神僧传》卷第三〕
1746
玄畅〔《神僧传》卷第三〕
1747
昙超〔《神僧传》卷第三〕
1748
法度〔《神僧传》卷第三〕
1749
惠瑱〔《神僧传》卷第三〕
1750
僧群〔《神僧传》卷第三〕
1751
慧通〔《神僧传》卷第四〕
1752
邵硕〔《神僧传》卷第四〕
1753
法愿
1754
宝志〔《神僧传》卷第四〕
1755
香阇梨〔《神僧传》卷第四〕
1756
道琳〔《神僧传》卷第四〕
1757
嵩头陀〔《神僧传》卷第四〕
1758
阿专师〔《神僧传》卷第四〕
1759
达磨〔《神僧传》卷第四〕
1760
通公〔《神僧传》卷第四〕
1761
僧林〔《神僧传》卷第四〕
1762
慧约〔《神僧传》卷第四〕
1763
檀特师〔《神僧传》卷第四〕
1764
植相〔《神僧传》卷第四〕
1765
陆法和〔《神僧传》卷第四〕
1766
尚圆〔《神僧传》卷第四〕
1767
法聪〔《神僧传》卷第四〕
1768
僧安〔《神僧传》卷第四〕
1769
傅弘〔《神僧传》卷第四〕
1770
慧思〔《神僧传》卷第四〕
1771
普明〔《神僧传》卷第五〕
1772
玄光〔《神僧传》卷第五〕
1773
明达〔《神僧传》卷第五〕
1774
道舜〔《神僧传》卷第五〕
1775
道仙〔《神僧传》卷第五〕
1776
法安〔《神僧传》卷第五〕
1777
智顗〔《神僧传》卷第五〕
1778
智旷〔《神僧传》卷第五〕
1779
法充〔《神僧传》卷第五〕
1780
慧侃〔《神僧传》卷第五〕
1781
法喜〔《神僧传》卷第五〕
1782
普安〔《神僧传》卷第五〕
1783
道英〔《神僧传》卷第五〕
1784
法进〔《神僧传》卷第五〕
1785
僧朗〔《神僧传》卷第五〕
1786
惠祥〔《神僧传》卷第五〕
1787
无相〔《神僧传》卷第五〕
1788
明恭〔《神僧传》卷第五〕
1789
昙询〔《神僧传》卷第五〕
1790
智满〔《神僧传》卷第五〕
1791
智晞〔《神僧传》卷第五〕
1792
惠主〔《神僧传》卷第五〕
1793
明净〔《神僧传》卷第五〕
1794
智璪〔《神僧传》卷第五〕
1795
知苑〔《神僧传》卷第五〕
1796
大志〔《神僧传》卷第五〕
1797
智聪〔《神僧传》卷第五〕
1798
善道〔《神僧传》卷第五〕
1799
法顺〔《神僧传》卷第六〕
1800
志宽〔《神僧传》卷第六〕
1801
世瑜〔《神僧传》卷第六〕
1802
玄奘〔《神僧传》卷第六〕
1803
法敏〔《神僧传》卷第六〕
1804
慧璇〔《神僧传》卷第六〕
1805
丰干〔《神僧传》卷第六〕
1806
寒山子〔《神僧传》卷第六〕
1807
拾得〔《神僧传》卷第六〕
1808
法冲〔《神僧传》卷第六〕
1809
通达〔《神僧传》卷第六〕
1810
岑阇黎〔《神僧传》卷第六〕
1811
慧悟〔《神僧传》卷第六〕
1812
法融〔《神僧传》卷第六〕
1813
智勤〔《神僧传》卷第六〕
1814
道宣〔《神僧传》卷第六〕
1815
英师〔《神僧传》卷第六〕
1816
窥基〔《神僧传》卷第六〕
1817
洪昉〔《神僧传》卷第六〕
1818
华严和尚〔《神僧传》卷第六〕
1819
清虚〔《神僧传》卷第六〕
1820
金师〔《神僧传》卷第六〕
1821
慧安〔《神僧传》卷第七〕
1822
僧伽〔《神僧传》卷第七〕
1823
惠安〔《神僧传》卷第七〕
1824
秀师〔《神僧传》卷第七〕
1825
万回〔《神僧传》卷第七〕
1826
处寂〔《神僧传》卷第七〕
1827
元珪
1828
通玄〔《神僧传》卷第七〕
1829
一行〔《神僧传》卷第七〕
1830
无畏〔《神僧传》卷第七〕
1831
金刚智〔《神僧传》卷第七〕
1832
鉴源〔《神僧传》卷第七〕
1833
义福〔《神僧传》卷第七〕
1834
真表
1835
明达
1836
法秀
1837
懒残〔《神僧传》卷第七〕
1838
西域僧〔《神僧传》卷第七〕
1839
本净〔《神僧传》卷第七〕
1840
怀玉〔《神僧传》卷第七〕
1841
无相〔《神僧传》卷第七〕
1842
嵩岳僧〔《神僧传》卷第七〕
1843
仪光〔《神僧传》卷第七〕
1844
慧因〔《神僧传》卷第七〕
1845
普满〔《神僧传》卷第七〕
1846
地藏〔《神僧传》卷第八〕
1847
鉴真〔《神僧传》卷第八〕
1848
无漏〔《神僧传》卷第八〕
1849
不空〔《神僧传》卷第八〕
1850
道昭〔《神僧传》卷第八〕
1851
玄宗〔《神僧传》卷第八〕
1852
惠忠〔《神僧传》卷第八〕
1853
崇惠〔《神僧传》卷第八〕
1854
灵坦〔《神僧传》卷第八〕
1855
慧闻〔《神僧传》卷第八〕
1856
难陀〔《神僧传》卷第八〕
1857
和和〔《神僧传》卷第八〕
1858
义师〔《神僧传》卷第八〕
1859
代病〔《神僧传》卷第八〕
1860
广陵大师〔《神僧传》卷第八〕
1861
灵默〔《神僧传》卷第八〕
1862
澄观〔《神僧传》卷第八〕
1863
隐峰〔《神僧传》卷第八〕
1864
圆观〔《神僧传》卷第八〕
1865
智辩〔《神僧传》卷第八〕
1866
素公〔《神僧传》卷第八〕
1867
弘道〔《神僧传》卷第八〕
1868
清公〔《神僧传》卷第八〕
1869
惟瑛〔《神僧传》卷第八〕
1870
文爽〔《神僧传》卷第八〕
1871
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1872
无着〔《神僧传》卷第八〕
1873
知玄〔《神僧传》卷第八〕
1874
金刚仙〔《神僧传》卷第九〕
1875
怀信〔《神僧传》卷第九〕
1876
智广〔《神僧传》卷第九〕
1877
从谏〔《神僧传》卷第九〕
1878
普闻
1879
怀浚〔《神僧传》卷第九〕
1880
辛七师〔《神僧传》卷第九〕
1881
简师〔《神僧传》卷第九〕
1882
契此〔《神僧传》卷第九〕
1883
阿足师〔《神僧传》卷第九〕
1884
惟靖〔《神僧传》卷第九〕
1885
齐州僧〔《神僧传》卷第九〕
1886
蚬子和尚〔《神僧传》卷第九〕
1887
扣冰古佛〔《神僧传》卷第九〕
1888
全宰〔《神僧传》卷第九〕
1889
延寿〔《神僧传》卷第九〕
1890
全清〔《神僧传》卷第九〕
1891
自新〔《神僧传》卷第九〕
1892
法本〔《神僧传》卷第九〕
1893
点点师〔《神僧传》卷第九〕
1894
行遵〔《神僧传》卷第九〕
1895
僧缄〔《神僧传》卷第九〕
1896
智晖〔《神僧传》卷第九〕
1897
谷泉〔《神僧传》卷第九〕
1898
矿师〔《神僧传》卷第九〕
1899
志言〔《神僧传》卷第九〕
1900
宗本〔《神僧传》卷第九〕
1901
悟新〔《神僧传》卷第九〕
1902
净梵〔《神僧传》卷第九〕
1903
道隆〔《神僧传》卷第九〕
1904
灵芝〔《神僧传》卷第九〕
1905
常罗汉〔《神僧传》卷第九〕
1906
胆巴〔《神僧传》卷第九〕
1907
顺道《海东高僧传》
1908
亡名《海东高僧传》
1909
义渊《海东高僧传》
1910
昙始《海东高僧传》
1911
摩罗难陀《海东高僧传》
1912
阿道《海东高僧传》
1913
法空《海东高僧传》
1914
法云《海东高僧传》
1915
觉德《海东高僧传》
1916
智明《海东高僧传》
1917
圆光《海东高僧传》
1918
安含《海东高僧传》
1919
阿离耶跋摩《海东高僧传》
1920
慧业《海东高僧传》
1921
慧轮《海东高僧传》
1922
玄恪《海东高僧传》
1923
玄游《海东高僧传》
1924
玄大梵《海东高僧传》
1925
玄照《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26
道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27
师鞭《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28
阿离耶跋摩《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29
慧业《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0
玄太《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1
玄恪《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2
佛陀跋摩《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3
道方《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4
道生《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5
常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6
末底僧诃《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7
玄会《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8
隆法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39
明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0
义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1
会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2
运期《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3
木叉提婆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4
窥冲《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5
慧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6
信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7
智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8
大乘灯《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49
僧伽跋摩《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0
彼岸《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1
智岸《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2
昙润《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3
义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4
慧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5
道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6
昙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7
慧命《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8
玄逵《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59
善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0
灵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1
僧哲《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2
智弘《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3
无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4
法振《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5
大津《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6
贞固《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7
道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8
法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969
龙树菩萨(高祖)《天台九祖传》
1970
慧文(二祖北齐尊者)《天台九祖传》
1971
慧思(三祖南岳尊者)《天台九祖传》
1972
智顗(四祖智者大师)《天台九祖传》
1973
灌顶(五祖章安尊者)《天台九祖传》
1974
智威(六祖法华尊者)《天台九祖传》
1975
慧威(七祖天宫尊者)《天台九祖传》
1976
(玄朗八左溪尊者祖)《天台九祖传》
1977
湛然(九祖荆溪尊者)《天台九祖传》
1978
僧显(西晋江东)《净土往生传》
1979
慧永(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1980
慧远(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1981
慧虔(东晋山阴)《净土往生传》
1982
僧济(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1983
慧恭(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1984
刘程之(东晋庐山)《净土往生传》
1985
僧睿(姚秦东安)《净土往生传》
1986
昙鉴(刘宋江陵)《净土往生传》
1987
昙泓《净土往生传》
1988
法盛(刘宋金陵)《净土往生传》
1989
道瑗(刘宋丹阳)《净土往生传》
1990
慧进(南齐杨都)《净土往生传》
1991
慧光(北齐邺下)《净土往生传》
1992
法琳(北齐灵建)《净土往生传》
1993
僧柔(北齐灵鹫)《净土往生传》
1994
昙鸾(后魏壁谷)《净土往生传》
1995
道珍(萧梁庐山)《净土往生传》
1996
慧命(后周河阳)《净土往生传》
1997
慧思(陈南岳)《净土往生传》
1998
智顗(隋天台)《净土往生传》
1999
智舜(隋赵郡)《净土往生传》
2000
智通(隋河东)《净土往生传》
页数:4/5 每页显示:500条 总数:212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一页
转到:
第4页
1
2
3
4
5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