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文库
般若文海
大藏经
佛教音乐
在线抄经
佛教辞典
大藏经全文检索
佛教辞典总汇[在线阅读]
选择要查阅的辞典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中国百科全书
英汉对照词典
三藏法数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次第初门
法门名义集
俗语佛源
法相辞典
翻译名义集
佛学次第统编
五灯会元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历代名僧辞典
阅藏知津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含辞典
佛识慧集
【法相辞典】
1501
三种愚夫之相
1502
三种受异熟业
1503
三种非圣法器
1504
三种染恼心法
1505
三种自苦恼行
1506
三种受欲圆满
1507
三种淫贪对治
1508
三种大罪差别
1509
三种观察老死
1510
三种烦恼随眠
1511
三种补特伽罗
1512
三种难行精进
1513
三种难行利行
1514
三种难行爱语
1515
三种一切利行
1516
三种一切静虑
1517
三种难行静虑
1518
三种可欣尚处
1519
三种一切爱语
1520
三种所调伏界
1521
三种觉悟所知
1522
三种所调伏性
1523
三种听闻法者
1524
三种所应作事
1525
三种住循身观
1526
三种神变威力
1527
三种堕决定位
1528
三种无所得义
1529
三种无自性性
1530
三种福因智因
1531
三种念力强因
1532
三种随欲言教
1533
三种无倒记别
1534
三种心一境性
1535
三种顺决择分
1536
三种毗钵舍那
1537
三种最胜无上
1538
三种练磨其心
1539
三种修瑜伽师
1540
三种神变教授
1541
三种诸法断灭
1542
三种堕于决定
1543
三种现观边智
1544
三种修四无量
1545
三性非异不异
1546
三自性所依止
1547
三受能生五爱
1548
三根能障念住
1549
三劫阿僧企耶
1550
三千大千世界
1551
三缘诸行生长
1552
三缘起诸烦恼
1553
三相建立缘起
1554
三相生起恶作
1555
三相了知己信
1556
三法得安隐住
1557
三界皆唯有心
1558
三事练磨其心
1559
三事寻求见趣
1560
三三摩地差别
1561
三三摩地建立
1562
三十四心剎那
1563
三十五种身相
1564
三十七菩提分
1565
三法展转举罪
1566
三世三轮清净
1567
三因恭敬听法
1568
三门毗钵舍那
1569
三明六通差别
1570
三慧断惑差别
1571
三转十二行相
1572
三学非少非多
1573
三学转异分别
1574
三学三品分别
1575
三学生起分别
1576
三学所有差别
1577
三身自他利摄
1578
三身四句分别
1579
三身三土差别
1580
三种不善学沙门
1581
三种不善烦恼相
1582
三种愚起三颠倒
1583
三种清净不相应
1584
三种缚所依处所
1585
三种论多所作法
1586
三种言说所依处
1587
三种住定不定因
1588
三摩地所行境界
1589
三种正教诫方便
1590
三恶行及三妙行
1591
三有为之有为相
1592
三世异有四种说
1593
三摩呬多地决择
1594
三摩地所行影像
1595
三摩地所行境色
1596
三摩地有十二句
1597
三行杂染安住心
1598
三界有五种差别
1599
三自性粗细分别
1600
三自性以何为喻
1601
三自性有及非有
1602
三自性当云何知
1603
三自性各有二种
1604
三性与六法相摄
1605
三性为二智所行
1606
三性与二谛相摄
1607
三性与五相相摄
1608
三性与四谛相摄
1609
三性与五事相摄
1610
三十七菩提分法
1611
三十七觉分次第
1612
三十二大丈夫相
1613
三种因缘令业成重
1614
三种诸行流转差别
1615
三种无常所作众苦
1616
三种观察方兴言论
1617
三种三界二出离界
1618
三种真实增上生道
1619
三种尊胜应受供养
1620
三种大性大三摩地
1621
三种佛教所应知处
1622
三种诸佛菩萨威力
1623
三种因缘立声闻乘
1624
三种所知障品粗重
1625
三种律仪由何而得
1626
三种律仪所从得异
1627
三种无分别智差别
1628
三种无性非性全无
1629
三种界与七界相摄
1630
三种无自性性因缘
1631
三性与四真实相摄
1632
三性与七真如相摄
1633
三自性不成无差别
1634
三自性非异非不异
1635
三自性与知断证修
1636
三自性各能作五业
1637
三自性执无执分别
1638
三法能断不正寻思
1639
三法能害烦恼怨敌
1640
三位诸识解脱烦恼
1641
三分摄受圆满涅盘
1642
三等至中谁能断惑
1643
三摩地所发如实智
1644
三学成败得四趣果
1645
三学能治所治分别
1646
三学中有三种邪行
1647
三学次第世尊异说
1648
三十二相能感之业
1649
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1650
三世业互对有几果
1651
三世建立四论师异
1652
三杂染各有三品类
1653
三不善根现起差别
1654
三界死位几根后灭
1655
三求皆名乐着戏论
1656
三劫修行方成佛果
1657
三因建立三种律仪
1658
三住中断二障粗重
1659
三身功德有别无别
1660
三食能生三种内苦
1661
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1662
三事和合得入母胎
1663
三相应造大乘法释
1664
三相建立缘起差别
1665
三性与三解脱门相摄
1666
三自性自他染净分别
1667
三自性生不生等分别
1668
三自性为何等智所行
1669
三因缘当遣染污寻思
1670
三地断二愚及彼粗重
1671
三种律仪谁成就何种
1672
三摩地可爱非可爱等
1673
三牟尼业及三清净业
1674
三十七觉分何地分别
1675
三十七觉分实事唯十
1676
三界有十二种相差别
1677
三学中所有正行邪行
1678
三无数大劫修因圆满
1679
三法能令有情不护诸根
1680
三法能令获得速疾通慧
1681
三缘能进引生色无色定
1682
三位定异熟业极作障碍
1683
三界一切非色染法舍时
1684
三种为诸烦恼所随逐心
1685
三种补特伽罗不忆宿命
1686
三种诸受欲者圆满差别
1687
三种摄受自体诸行威势
1688
三种欲为根本作业方便
1689
三种取相因缘取五种相
1690
三种种子能生一切诸行
1691
三种从因所生有漏法因
1692
三种治暗光明治三种暗
1693
三种中般涅盘补特伽罗
1694
三种杂染除灭说为清净
1695
三种清净因缘修治善根
1696
三相应正了知诸可意事
1697
三相能摄一切色法自相
1698
三相安立诸识成唯识性
1699
三解脱门由三自性建立
1700
三自性有体无体等分别
1701
三自性与相等五法相摄
1702
三无自性性依三相施设
1703
三事观察一切杂染清净
1704
三妙行与十善业道相摄
1705
三处总摄一切黑品白品
1706
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修习
1707
三种事总摄一切诸佛言教
1708
三种无明蕴能生三世自体
1709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
1710
三法是无常性观趣入上首
1711
三种有情依三学入谛现观
1712
三种补特伽罗有三三摩地
1713
三种自性与三种无自性性
1714
三自性决了一切不了义经
1715
三种自性皆不离心心所法
1716
三种波罗蜜多善积集修处
1717
三十七觉分有漏无漏分别
1718
三业与十业道相摄四句分别
1719
三业能引增上生决定胜分别
1720
三身皆具无边功德而各有异
1721
三法能断一切胜妙淫欲贪缠
1722
三种补特伽罗成就二种法见
1723
三种欲生三种乐生依三求立
1724
三摩地及解脱说有前后不同
1725
三有为相依二种行流转安立
1726
三种圣者三见圆满能超三苦
1727
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1728
三种苦及九种相随逐诸有漏行
1729
三界四生初受生位得几异熟根
1730
三种巧调御事调御一切所化有情
1731
三恶行与三不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1732
三处能善摄受所化有情引入圣教
1733
三种补特伽罗依三处引诸随烦恼
1734
三摩地三摩钵底三摩呬多宽狭差别
1735
三处三地三种补特伽罗普摄诸沙门义
1736
三摩地善巧与三摩钵底善巧四句分别
1737
刃叶林
1738
弓
1739
口所生
1740
工巧处
1741
工业明处
1742
工巧处成办和合
1743
土自在依止义
1744
久违灭因
1745
乞行处苦
1746
乞食有二
1747
女根
1748
女身不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1749
凡愚
1750
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1751
山事变异无常之性
1752
士用果
1753
士夫六界
1754
士用依处
1755
士夫用有四种
1756
士用果与增上果差别
1757
已生
1758
已知根
1759
已得道
1760
已生起
1761
已习行
1762
已灭无
1763
已成熟
1764
已生法
1765
已灭法
1766
已与果界
1767
已度作意
1768
已断作意
1769
已生善法
1770
已具见谛
1771
已受果种子
1772
已趣入菩萨
1773
已成果发心
1774
已遇缘声闻
1775
已得眼声闻
1776
已成熟菩萨
1777
已生恶不善法
1778
已习行瑜伽师
1779
已净意乐菩萨
1780
已堕决定菩萨
1781
已显说及未显说
1782
已得意补特伽罗
1783
已度作意瑜伽师
1784
已成熟补特伽罗
1785
已清净补特伽罗
1786
已生有情由食安住
1787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1788
已具资粮补特伽罗
1789
已善奉行如来圣教
1790
已得趣入补特伽罗
1791
已趣入者所有诸相
1792
已成熟补特伽罗相
1793
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1794
已入方便及未入方便
1795
已种顺解脱分善根相
1796
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
1797
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别般涅盘
1798
已生未生恶不善法及一切善法
1799
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八种
1800
已习奢摩他依毗钵舍那而得解脱
1801
已习毗钵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脱
1802
上
1803
上耸
1804
上慢
1805
上道
1806
上流
1807
上妙施
1808
上座部
1809
上品道
1810
上下想
1811
上军王
1812
上品贪行
1813
上品有爱
1814
上品善根
1815
上品律仪
1816
上品加行
1817
上地静性
1818
上品道修
1819
上品成熟
1820
上茅宫城
1821
上位不善业
1822
上品世间律仪
1823
上界无懮苦根
1824
上流补特伽罗
1825
上流往色究竟
1826
上品善根补特伽罗
1827
上界心所几定俱生
1828
上流有二种或三种
1829
上地烦恼不缘下地
1830
小
1831
小法
1832
小想
1833
小千界
1834
小三灾
1835
小三摩地
1836
小随烦恼
1837
小千世界
1838
小千世界等
1839
小三灾时限
1840
小烦恼地法
1841
小心与大心
1842
小三灾对治方便
1843
下
1844
下心
1845
下劣生
1846
下劣法
1847
下产生
1848
下劣慢
1849
下品道
1850
下劣转
1851
下劣随眠
1852
下品律仪
1853
下地粗性
1854
下品成熟
1855
下品道修
1856
下品加行
1857
下劣不净
1858
下劣胜妙法
1859
下心与举心
1860
下地有三种粗相
1861
下品善根补特伽罗
1862
尸罗
1863
尸罗坏
1864
尸罗亏损
1865
尸罗艰难
1866
尸罗圆满
1867
尸罗摄受
1868
尸罗清净
1869
尸罗成就住
1870
尸罗律仪圆满
1871
尸罗圆满十种
1872
尸罗律仪所摄语
1873
尸罗律仪自性相
1874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1875
尸罗律仪无失坏相
1876
尸罗有二种相能生善趣
1877
千子见父母处
1878
大
1879
大欲
1880
大乘
1881
大劫
1882
大法
1883
大想
1884
大空
1885
大生
1886
大士
1887
大愿
1888
大慧
1889
大师
1890
大慈
1891
大悲
1892
大千界
1893
大三灾
1894
大势生
1895
大众部
1896
大地法
1897
大牟尼
1898
大菩提
1899
大觉地
1900
大乘经
1901
大种建立
1902
大集会树
1903
大随烦恼
1904
大毒蛇喻
1905
大势具足
1906
大力具足
1907
大净福田
1908
大三摩地
1909
大慈大悲
1910
大声闻众
1911
大宝华王
1912
大千世界
1913
大师圆满
1914
大师圆备
1915
大仙尊位
1916
大志意乐
1917
大乘证得
1918
大善地法
1919
大圆镜智
1920
大种越所作
1921
大势具足果
1922
大力具足果
1923
大势具足因
1924
大力修足因
1925
大梵天恶见
1926
大我阿世耶
1927
大不善地法
1928
大烦恼地法
1929
大乘七行相
1930
大菩提五相
1931
大乘七大性
1932
大菩提自性
1933
大师德圆满
1934
大波罗蜜多
1935
大乘光明定
1936
大小窣堵波
1937
大红莲那落迦
1938
大天五种恶见
1939
大乘相应契经
1940
大乘二种种姓
1941
大乘补特伽罗
1942
大圆镜智所缘
1943
大种造色相别
1944
大有覆无记地法
1945
大无覆无记地法
1946
大号叫大那落迦
1947
大众中正师子吼
1948
大乘相应作意修
1949
大乘与七大性相应
1950
大种造色其相有异
1951
大师驱摈诸声闻众
1952
大师摄受诸声闻众
1953
大乘言教是佛所说
1954
大圆镜智有二种用
1955
大觉地中功德二种
1956
大止妙观以为所乘
1957
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1958
大迦叶波结集三藏处
1959
大师是如来应正等觉
1960
大种于所造色能为五因
1961
大乘阿毗达磨集有三义
1962
大觉地所摄五法皆通假实
1963
大圆镜智能起三乘一切影像
1964
大圆镜智有九种相胜所余智
1965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1966
大种所造自他相望互为因缘
1967
大自在天体实遍常能生诸法不应道理
1968
五唯
1969
五大
1970
五见
1971
五结
1972
五悭
1973
五障
1974
五盖
1975
五浊
1976
五苦
1977
五触
1978
五受
1979
五众
1980
五因
1981
五法
1982
五事
1983
五地
1984
五心
1985
五趣
1986
五相
1987
五果
1988
五蕴
1989
五乐
1990
五戒
1991
五通
1992
五谛
1993
五根
1994
五力
1995
五种眼
1996
五种意
1997
五种色
1998
五种声
1999
五种香
2000
五种味
页数:4/30 每页显示:500条 总数:1469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一页
转到:
第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管理员信箱 alanruochu_99@126.com
[沪ICP备05006631号]